【自】五年級(下)-2-1 動物的行為

2020040314:33
P.30
看看我們的身體可以做哪些動作?
答: 我們的身體可以做不同的動作,例如:跑步、爬樓梯、游泳、丟球等。

Q:為什麼手臂能做出彎曲和伸直的動作呢?
A:(1)手臂有肌肉,能拉動骨骼使手臂做出彎曲和伸直的動作。(2)手臂上有關節,可以使手臂彎曲。

看看人類的運動:頸部、軀幹和手腳能彎曲和伸直。是什麼構造使手臂能做彎曲和伸直的動作?
肌肉長在兩塊不同的骨骼上,中間經過關節,肌肉縮短或伸長,才能拉著骨骼做彎曲或伸直的活動。

先摸一摸手臂上的肌肉和骨骼。再舉起上手臂,觀察手臂內外兩側的肌肉有什麼變化?
手臂彎曲時,內側肌肉縮短、外側肌肉伸長。手臂伸直,外側肌肉縮短、內側肌肉伸長。

【補充資料】
人體的骨骼成人有206 塊,新生兒約350 塊,依照其系統可分為兩個部分:
(1)中軸骨骼── 頭骨、脊柱、肋骨和胸骨形成了人體的中軸。
(2)附體骨骼── 在中軸骨骼的兩邊,有肩、手臂、腿以及腳的骨頭。

人體的肌肉分為三種─
(1)骨骼肌: 大部分附著於骨骼,並能隨意移動部分的骨骼,具有橫紋,又稱為「橫紋肌」,因為它也能受到意識控制而收縮,也稱為「隨意肌」
(2)心肌:構成心臟壁的肌肉,具橫紋,也稱為橫紋肌,但其收縮不受意識控制,因此稱為「不隨意肌」。
(3)平滑肌: 位於體內中空構造的管壁中,例如:血管、胃、腸道等,不具橫紋,而且也不受意識控制,為「不隨意肌」。


【歸納】人類透過肌肉、骨骼、關節的聯合運動,完成動作。
 
  1. 人類運動時,頭部、軀幹和手腳都能做出彎曲和伸直的動作,是什麼構造使手臂能做出彎曲和伸直的動作呢?

→(1)手臂有肌肉,能使手臂做出彎曲和伸直的動作。

(2)手臂上有關節,可以使手臂彎曲。

  1. 先摸一摸手臂上的肌肉和骨骼,再舉起上手臂,觀察手臂內外兩側的肌肉會有哪些變化?(提示:觀察上手臂內與外側的肌肉變化,以及上手臂與下手臂之間的位置關係)

→手臂彎曲,上手臂內側的肌肉隆起;手臂伸直時,上手臂外側的肌肉隆起。

  1. 手臂上有肌肉和骨骼,手臂做不同的動作時,不同的肌肉會隆起,但是骨骼不會隆起。是什麼連接上手臂和下手臂的骨骼?

→是關節連接骨骼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1 
做做看,身體各部位的關節,活動方式都一樣嗎?
身體各部位關節的形狀誗及連結方式不同,因此運動方式也不同。

脊椎包括頭椎7 塊、胸椎12 塊、腰椎5 塊、薦椎5塊、尾椎4 塊,合計33塊。脊椎骨塊中,椎骨和椎骨間除了有關節連接外,還有軟骨,可做彎曲、伸直的動作。
人類足踝關節處在骨頭之間有許多強韌的韌帶,可以把骨頭連接在一起,以維持足踝關節的穩定性,可以做多方向的轉動。

我們的頸部、軀幹和手腳能做彎曲和伸直的動作,都是靠肌肉、骨骼和關節合作完成的。

【補充資料】
(1)手指的第一與第二節、腳趾的第一節與第二節只能伸直或向某個方向彎曲。
(2)肩部、手腕、足踝等部位能做多方向的轉動。

【歸納】人體各部位的關節種類不同,因此人體各部位的運動方式也不同。
 
  1. 說到運動,來看看我們的膝蓋,可以像肩部關節一樣轉動360度嗎?

→不可以。肩部可以轉動的角度比較大(360度),膝蓋只能做彎曲和伸直的動作,轉動的角度比較小。

  1. 動動看全身各部位,運動的方式都一樣嗎?

→(請學生試著使全身各部位的關節動一動。)全身各部位的運動方式不大一樣。

  1. 頸部的關節可以怎樣動?

→可以左右扭動,也可以前後彎曲。

  1. 背部的關節可以怎樣動?

→可以往前慢慢彎曲或伸直。

  1. 肩部的關節是怎樣動?

→可以多方向的轉動,手腕、足踝等運動方式也能多方向的轉動。

  1. 肘部的關節是怎樣運動?其他部位的關節和肘部運動方式一樣嗎?

只能伸直或向前彎曲,還有手指、膝蓋、腳趾等,它們也和肘部一樣只能做小角度的開合。

  1. 經過剛才的討論發現,身體可以運動的部位,就有關節,而且各部位運動方式都不大一樣。想一想,這些運動方式是怎麼完成的?

身體各部位能做彎曲或伸直的動作,都是靠肌肉、骨骼和關節合作完成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2-33
Q:人類的肌肉、骨骼有哪些功能呢?
A:(1)人類的肌肉可以分為心肌、平滑肌和骨骼肌三種,主要功能都是產生力量或運動。
(2)人體的骨骼具有支撐身體的作用,其主要功能是有運動、支持身體、保護身體、製造紅血球和白血球等功能。

一條肌肉的兩端分別長在不同的骨骼上。兩塊骨骼間有關節,由關節處做彎曲伸直的動作。

肌肉有伸縮的能力,因此要用有彈性的東西來模擬。例如:橡皮筋、長氣球。
骨骼硬硬的,沒有伸縮的能力,因此要用堅固的東西來模擬。例如:梳子、筷子。
關節為兩塊骨骼間相互接合活動的構造,因此要用可以彎曲的東西來模擬。例如:膠帶。

看看課本第32頁的圖,再和自己手臂運動時的變化比比看,發現了什麼(提示:肌肉和骨骼有什麼不同?一條肌肉的兩端都長在同一塊骨骼上嗎?)

→(1)肌肉有縮短、伸長的能力,骨骼硬硬的,沒有伸縮的能力。

(2)肌肉兩端長在不同的骨骼上,骨骼中間有一個關節。

  1. 大家用橡皮筋、梳子和膠帶做一個模型,模擬肌肉和骨骼的運動情形。手臂彎曲或伸直時,模型該怎麼操作?要注意什麼?

→(學生實作,做好之後操作看看。)

因手臂彎曲或伸直時是肌肉拉著骨骼運動,因此只能拉橡皮筋(肌肉),不能拉梳子(骨骼)。

  1. 這個模型可以代表手臂的運動情形嗎

(1)手臂模型的材料各代表手臂上的哪個構造

(2)模型的手臂變曲時,上手臂內側、外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

模型的手臂伸直時,上手臂內側、外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

可以

(1)橡皮筋代表手臂的肌肉,梳子代表手臂的骨骼,兩個梳子相連的地方代表手臂的關節。

(2)手臂模型彎曲,內側的橡皮筋(肌肉)縮短,外側的橡皮筋(肌肉)伸長。

手臂模型伸直,外側的橡皮筋(肌肉)縮短,內側的橡皮筋(肌肉)伸長。

P.33
如何用手臂模型說明手臂的運動情形?
答:模型使用方法是用手拉內側橡皮筋,模擬手臂彎曲的動作;用手拉外側橡皮筋,模擬手臂伸直的動作。

這個模型和人體手臂的構造有哪些相似的地方?
(1)橡皮筋有彈性,像肌肉。
(2)梳子硬硬的,像骨骼。
(3)兩個梳子相連的地方(膠帶)可使手臂模型伸直、彎曲,像關節。

當手臂彎曲或伸直時,模型內側、外側的橡皮筋會產生怎樣的變化?
拉內側橡皮筋,使手臂模型彎曲,此時內側橡皮筋縮短,外側橡皮筋伸長;拉外側橡皮筋,使手臂模型伸直,此時外側橡皮筋縮短,內側橡皮筋伸長。

手臂彎曲時,上手臂內側肌肉縮短,外側肌肉伸長。肌肉會縮短、伸長,骨骼不會改變
手臂伸直時,上手臂外側肌肉縮短,內側肌肉伸長。

【注意】
製作手臂模型時,要注意下列事項:
(1)選擇比較厚的電氣絕緣膠帶,多包幾層比較具韌性。
(2)兩梳子之間須留0.5 公分的距離,才容易彎曲。
(3)橡皮筋勾掛在梳子上時,一端掛在離「關節」比較遠的梳齒上,另一端 則掛在離「關節」比較近的梳齒上,這樣的裝置比較像真實手臂的結構。

【歸納】
(1)手臂有肌肉、骨骼和關節,使手臂能伸直、彎曲。
(2)手臂彎曲時,上手臂內側肌肉縮短,外側肌肉伸長;
手臂伸直時,上手臂外側肌肉縮短,內側肌肉伸長。
 

討論

 

 
手臂彎曲時,手臂內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手臂彎曲時,內側肌肉縮短,外側肌肉伸長。
手臂伸直時,手臂外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手臂伸長時,外側肌肉縮短,內側肌肉伸長。
手臂彎曲或伸直時,內外側肌肉可以同時縮短嗎?內側、外側肌肉無法同時伸長或縮短。
根據實驗結果,說說看肌肉、骨骼和關節怎樣配合,完成彎曲和伸直的運動。肌肉長在兩塊不同的骨骼上,中間經過關節,肌肉縮短或伸長,才能拉著骨骼做彎曲或伸直的活動。
 

課本第33頁討論問題:

  1. 手臂彎曲時,手臂內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

手臂彎曲時,內側肌肉縮短,外側肌肉伸長。

 

  1. 手臂伸直時,手臂外側肌肉是縮短還是伸長?

→手臂伸長時,外側肌肉縮短,內側肌肉伸長。

 

  1. 手臂彎曲或伸直時,內外側肌肉可以同時縮短嗎?

內側、外側肌肉無法同時伸長和縮短。

 

  1. 根據實驗結果,說說看肌肉、骨骼和關節怎麼配合,完成彎曲和伸直的運動?
→肌肉長在兩塊不同的骨骼上,中間經過關節,肌肉縮短,才能拉著骨骼做彎曲或伸直的活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4
有些動物有四隻腳,有些動物有翅膀,動物的運動方式和牠的身體構造有什麼關係?
(1)鳥類利用翅膀在空中飛翔。
(2)馬以四隻腳移動位置。
(3)動物的身體構造好像和牠們的運動方式有關。

Q:羽毛對鳥類而言有什麼重要的地方?
A: 與鳥類飛翔有關的羽毛會生於前肢後緣和尾部側緣,擅長飛行的鳥後肢行走的功能不受飛翔之影響而退化。
羽毛質輕而且不易被沾溼,羽毛除飛翔的功能外還有保溫、隱身( 保護色)、求偶 ( 飾羽) 等功能。

鳥類發達的胸肌可以拉動翅膀,做出飛翔的動作。
馬四肢的運動方式是對角線換步,例如:右前腳往前走時,對角線的左後腳就會跟著往前走,接著是左前腳往前,對角線的右後腳再跟著往前。
魚的形狀眾多,但大多數的魚都是呈現細長的流線形狀,魚的尾鰭是控制魚的速度與平衡的器官,一般而言,剪刀狀的尾鰭,游速是最快的,因為剪刀狀的尾鰭面積較小,與水摩擦也變小,所以速度比較快,反之尾鰭太過龐大,會使得游速變慢,動作也會比較笨拙。
魚的身體會擺動,鰭會划水。魚有肌肉、骨骼和關節(在鰭的基部或在脊椎骨之間)可以幫助魚類做出游泳的動作。
魚的關節在尾鰭的基部和脊椎骨之間。

不同種類的動物,有著不同的身體構造,因此產生了不同的運動方式,動物的運動方式與牠的身體構造有關。
  1. 課本第34頁鳥類飛翔的圖片,鳥類的胸肌很發達,想想看,胸肌可以做什麼工作?和牠們的運動方式有關係嗎?

鳥類發達的胸肌可以拉動翅膀,做出飛翔的動作。

  1. 魚有肌肉、骨骼和關節嗎?魚類是怎麼游泳的?

→魚的身體會擺動,鰭會划水。魚有肌肉、骨骼和關節(在鰭的基部或在脊椎骨之間)可以幫助魚類做出游泳的動作。

  1. 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,有著不同的身體構造,因此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運動方式,動物的運動方式與牠的身體構造有關。

【歸納】有些動物具有肌肉、骨骼和關節,可以靠肌肉拉動骨骼,在關節處曲伸,做出動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5
獨角仙的殼為牠的外骨骼,肌肉兩端附在外骨骼的內側。獨角仙靠肌肉的伸縮,牽動外骨骼而運動。

蝸牛是屬於腹足綱動物,因此腹足就是讓牠們移動的腳,蝸牛可以靠腹足的肌肉蠕動來爬行,在運動時,身體會分泌一種黏液使腹足保持溼潤,使自己不會被粗糙、尖銳的東西傷害,也可以幫助抓牢物體,牠們就是靠這種黏液慢慢向前爬。

蚯蚓會蠕動,蚯蚓沒有骨骼和關節,蚯蚓靠肌肉的伸長和縮短完成動作。

蛇沒有腳,牠們是利用腹鱗及肌肉的縮放產生動力拉動骨骼移動。蛇的運動方式分為S 型運動、響尾蛇式(側繞式)運動、直線(毛蟲)運動、手風琴式運動(折摺式運動)等方式

池塘中常可以看見水黽,水黽每隻腳的腳底都長著濃密的細毛,這些細毛具有油質,因此排列起來像一層油膜,使牠可以防水,而且毛間夾著空氣,可以浮在水面上。水黽腳尖的細毛除了可以防水外,也能感受水波的振動,當有不會游泳的小昆蟲掉入水中而引起水波振動時,牠便可以馬上察覺,急速過去捕食。

【歸納】各種動物的身體構造不同,因此利用不同的方式來運動。
 
 
  1. 有些動物的運動方式很特別,例如:水黽、獨角仙、蝸牛、蚯蚓等?牠們是怎麼運動的呢?

→(1)水黽的腳上長有細毛,讓牠們可以藉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划行。

(2)獨角仙會用六隻腳行走、並用翅膀飛。

(3)蝸牛靠腹足的肌肉爬行。

(4)蚯蚓靠肌肉的伸縮在土裡活動。

  1. 蚯蚓和蛇有骨骼和關節嗎?牠們怎麼運動?

→(1)蚯蚓會蠕動,蚯蚓沒有骨骼和關節,蚯蚓靠肌肉的伸長和縮短完成動作。

(2)蛇沒有腳,但是有骨骼,牠是利用腹鱗及肌肉的縮放產生動力移動。
(((教習 P.171))
 

討論

 

 
所有的動物都有腳嗎?牠們的運動方式都相同嗎?  有的動物有腳、有的動物沒有腳,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並不相同。
這些動物的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,和我們人類有哪些相同的地方?有哪些不同的地方?
(1)鳥會飛,魚會游,馬會跑、跳、走等,牠們都是利用肌肉伸縮,拉動骨骼從關節處做彎曲和伸直動作來產生運動。
(2)人類沒有翅膀、魚鰭等構造,但是可以由肌肉、骨骼和關節的聯合運動,完成走、跑、跳等動作。

課本第35頁討論問題:

  1. 所有的動物都有腳嗎?牠們的運動方式都相同嗎?

有的動物有腳、有的動物沒有腳,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並不相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
  1. 這些動物的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,和我們人類有哪些相同的地方?有哪些不同的地方?

→(1)鳥會飛,魚會游,狗會跑、跳、走等,牠們都是利用肌肉拉動骨骼,從關節處彎曲和伸直動作來產生運動,人類沒有翅膀、魚鰭等構造,但是可以由肌肉、骨骼和關節的聯合運動,完成走、跑、跳等動作。

(2)人類沒有翅膀不會飛,人類也無法像水黽一樣,可以在水面上划行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6 -P.37 動物的生活方式
【覓食】
動物覓食時,須靠身體的運動完成嗎?(要)
例如蜜蜂採花粉、吸食花蜜,帶回巢中食用。牠是如何完成這些工作的?(蜜蜂用觸角聞、用翅膀飛到蜜源地、用口器吸花蜜、用腳蒐集花粉。)

<蜜蜂>用口器吸花蜜,用腳蒐集花粉,使花粉形成團狀,黏在後腳上。

蜜蜂飛到花朵上,在雄蕊間迅速活動,用足或口器將花粉搗鬆,附在全身的毛上,然後用腳刷下並集中於後腳的花粉籃內。採粉回巢的蜜蜂將之後的工作交由內勤蜂擔任,內勤蜂會用口器將花粉團搗碎,吐出蜜及唾液相混合,調配而製成蜂糧。

蜜蜂頭上有一對觸角,這對觸角上有特別靈敏的嗅覺器官,不但可以嗅出不同花朵的香味,還能辨別出不同蜂群的蜂巢,以便各自建立自己的蜂巢,互不侵犯。蜜蜂在採集花蜜的過程中,會加入唾液,使花蜜中的蔗糖轉成葡萄糖和果糖。當採蜜回巢時,用口對口的方式將花蜜分給一隻或幾隻內勤蜂,內勤蜂接收花蜜之後,立即展開一連串吸、吐的釀蜜工作,最後形成蜂蜜。

蜜蜂覓食時,會用到身上的哪些構造?
答: 蜜蜂會用觸角聞出哪裡有花蜜,用翅膀飛到蜜源處,然後用咀吸式的口器吸食花蜜,並用布滿毛的腳攜帶花粉。
蜜蜂是膜翅目的昆蟲,牠們的複眼很發達,但是只能看見0.4公尺~0.6公尺以內的活動物體。蜜蜂的觸角有觸覺和嗅覺的功能,蜜蜂間靠著觸角的碰觸,彼此可以進行溝通。蜜蜂有咀吸式的口器,大顎和上脣可以用來咀嚼花粉,小顎和下脣可以用來吸食花蜜。蜜蜂有六隻腳,其中後腳有許多毛,可以用來攜帶花粉。

<大象>利用長象鼻拿食物吃。
大象的鼻子就像大象的手,可以幫助大象準確的摘取食物,並將食物送入口中。大象喝水時也是藉由象鼻將水吸附在象鼻前端,再送入嘴中喝水。


<螳螂>利用鐮刀狀的前腳來捕食昆蟲。
螳螂鐮刀形的前肢長而有力,而且非常鋒利,能幫助牠在捕食時能牢牢抓住獵物。

<猛禽>鷹類會飛、會俯衝而下,用爪捕食。
鷹類看準獵物後,俯衝過去,用爪捕捉獵物。

<蜘蛛>吐絲結網,用網捕食獵物。
結網性蜘蛛利用絲囊尖端的突起分泌黏液,這種黏液遇空氣就可凝結成很細的絲且具有高度的黏性。當有昆蟲被黏上蜘蛛網時,蜘蛛會先對獵物注入了一種特殊的液體棗消化醋挴,這種液體能使昆蟲昏迷、抽搐、直至死亡,並使肌體會發生液化,液化後蜘蛛再以吮吸的方式進食。

<松鼠>利用前腳拿食物吃。
松鼠會用兩隻前腳捧著食物,再利用銳利的門牙啃食。

<熊>利用前爪和嘴來捕食。
熊會利用前爪捕食食物,也會用嘴咬食食物。

熊有強壯的四肢,因此可以站立,但是大部分時間牠們還是用四足來爬行。熊的嗅覺十分靈敏,但視力比較差,可以利用爪子撕扯、挖掘和抓取獵物。
熊大多數是雜食性動物,食物類別繁雜,包括植物的芽、根、莖、葉、果實和菇類、昆蟲、蝦、蟹、魚類、哺乳類。

【歸納】1. 動物會藉由運動方式,完成覓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2. 各種動物的身體構造不同,牠們覓食的方式也不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8 有些動物會利用體色和環境顏色相似,來幫助牠覓食。

獅子的體色和四周草原的顏色相近,這對牠的獵食有什麼幫助?(可以幫助牠在草原中獵捕其他動物時,不容易被其他動物發現,增加獵食成功的機會。)

雖然獅子奔跑的爆發力很快,但奔跑的速度卻遠不及羚羊、斑馬等草食性動物,因此獅子必須用偷襲的方式獵食,不然會抓不到獵物。當獅子發現狩獵目標後,會先潛伏、跟蹤,再慢慢靠近,獅子黃色的毛色,會使牠看起來和草原上枯黃的草叢相似,因此就算獅子很靠近獵物,被盯上的獵物仍然很不容易察覺附近有獅子。

 

討論

 


   
斑馬為什麼不容易發現獅子正在靠近呢?
因為獅子的體色和四周草原的顏色相近,所以斑馬不容易發現獅子。
獅子會藉由體色和四周草原顏色相近,保護自己不被斑馬發現,匐匍前進靠近斑馬再衝上前追捕斑馬。

為什麼斑馬要群體一起生活呢?
斑馬是群居性動物,常結群在一起生活,斑馬喜歡待在開闊的區域覓食,以便能夠看清獵食者的靠近,而斑馬的視覺、聽覺和嗅覺,都非常敏銳,一旦發現有可疑的獵食者靠近,警戒的斑馬就會發出警告,以便群體斑馬一起竄逃,雖然斑馬跑的速度比馬稍慢,但是牠們的耐力比較好,因此只要時間撐得比獵食者久獵食者會比較難追得上。

還有哪些動物也和獅子一樣,會利用體色和環境相同的特性,來幫忙獵食呢?(花螳螂、樹蛙、蛇。)

<角葉尾壁虎>體色和樹木相似,能幫助捕捉昆蟲。
角葉尾壁虎趴在樹上時,身體呈現扁平狀,幾乎不可會讓人發現角葉尾壁虎的存在,牠們的保護色非常巧妙,身體上斑點的圖案,就像是樹上生長的苔蘚,使身體輪廓和樹混在一起。

<蘭花螳螂>外表顏色和花相似,能幫助捕捉昆蟲。
蘭花螳螂屬於花螳螂的一種,居住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,身體的顏色和蘭花很相似,能在花朵上進行擬態以方便進行補食獵物。

<變色龍>體色可以變得和樹葉相似,能幫助獵食。
一些種類的變色龍是根據周圍環境來變換體色,而另一些則是用體色來表達情緒。

【歸納】動物靠運動、外形或體色,完成覓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39
【避敵】認識各種動物避敵的方法。
動物有哪些躲避敵人的方法呢?(金龜子裝死可以欺騙敵人,使敵人停止攻擊。竹節蟲的樣子很像樹枝,可以偽裝。)

<竹節蟲>樣子很像樹枝,可以躲避敵人。
竹節蟲的樣子和枯枝很像,當牠靜止在枯枝上時,敵人很難發現。

<金龜子>用裝死來躲避敵人。
金龜子是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,有堅硬、光滑的外殼。金龜子受到敵人的驚嚇時會裝死,躲避敵人的攻擊。

<壁虎>會斷尾來逃生。
壁虎的尾巴有很強的再生能力,因此在遇到敵人時,會自斷尾巴讓捕食者嚇一跳,牠便可趁機逃走。而斷落的尾巴會不停的動,也可轉移敵人的注意力。

<皇蛾>翅膀花紋像蛇頭,可以嚇退敵人。
皇蛾是鱗翅目天蠶蛾科昆蟲,體型巨大,翅膀上的紋路像蛇頭,有嚇走敵人的作用。

補充:體色、外形與環境差異很大:可以用鮮豔的體色警告敵人,例如:瓢蟲。

自然界中,部分生物利用外表和其他物種或是環境很相似的方法,來爭取自己的生存機會,這種情形就稱為「擬態」。
擬態可分為:
(一)具隱蔽效果的擬態:讓自身的顏色和週遭環境相似,讓其他動物無法發現的方法。例如:
(1)隱蔽型擬態
(2)攻擊性擬態
(3)韋斯曼氏擬態
(二)具嚇阻效果的擬態:本身有或有不好的味道的昆蟲,常具有鮮豔的體色,讓捕食者容易記住,模仿其形態和色彩,就可以逃避天敵的捕食。

【歸納】各種動物避敵的方式不盡相同,有的用逃躲、偽裝、斷尾等,有的用反擊。

 

討論

 


 
 竹節蟲用什麼方式來幫助牠躲避敵人呢?(竹節蟲的樣子很像樹枝可以偽裝,幫助牠躲避敵人。)
有些動物的體色或外形和周遭環境相近或差異很大,這樣對牠們的生存有什麼幫助?(體色、外形與環境相近:可以偽裝,躲避敵人。例如:竹節蟲。體色、外形與環境差異很大:可以用鮮豔的體色警告敵人。例如:瓢蟲。)

補充:
瓢蟲用鮮豔的顏色來警告敵人。
椿象會放臭氣來嚇走敵人。
蜜蜂會利用刺去刺敵人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築巢】研討動物築巢時也需要運動能力來完成。
許多動物都會築巢,而動物築巢主要是為了繁殖和保護下一代。
築巢的目的:對許多動物而言,好的棲息環境會帶給生命最大的安全保障。有些動物會利用岩石、樹木、灌叢等當掩蔽物,有的則是會挖洞或挖掘具有數個出入口的洞來提供躲避及逃脫,這些都是為了減低自己被敵人發現的機會,並可在巢中保護下一代。

<長腳蜂的蜂巢>蜜蜂也會靠運動方式完成築巢的工作,牠們飛去找樹皮、枯葉,用腳攜帶回巢,工蜂啃咬後會分泌一些物質,使與蜂蠟、花粉等結合,形成蜂膠,用來築巢。蜂巢能遮風避雨,讓幼蜂在巢內安全的成長。

<樹鵲的鳥巢>樹鵲的會使用樹枝來築巢,巢的形狀為淺盤狀。

<螞蟻的巢>

【注意】觀察動物的巢穴時,與巢穴保持適當的距離,除了可以避免自己被動物當成敵人,而遭到攻擊,也可以愛護動物,避免干擾動物的生活。

補充:「燕窩」食品是金絲燕的窩,牠吐涎於高崖絕壁處築巢,是大自然中的奇觀,以往人類喜歡冒著生命危險採集燕窩,影響金絲燕築巢、棲息;現在有愈來愈多人重視保育、不吃燕窩,讓金絲燕的生存環境不被打擾。

【歸納】1. 動物築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繁殖與保護下一代。
2. 動物需要靠運動能力,完成築巢的工作。

 

討論

 


 
你看過哪些動物的巢?(我看過小鳥的窩、看過螞蟻的窩、看過蜜蜂的窩……。)
這些動物會在什麼地方築巢?(我在樹上看到小鳥築巢、在地上看到螞蟻築巢、在樹上看到蜜蜂築巢。)

Q: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築巢方式呢?
A:招潮蟹會在紅樹林、出海口岸邊的泥灘地築巢,留一個圓形洞口。招潮蟹挖洞時,牠是側身,用一側的螯去挖土並推向四周,洞穴會更堅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41 探討動物的社會行為。
社會性動物的群體世代重疊、有明顯的階級分工、會合作照顧未成熟的個體,螞蟻就是其中的經典例子。

【社會行為】
一群螞蟻住在一起,共同生活,一起經營巢室,有蟻后、工蟻、兵蟻、雄蟻,牠們各有任務,分工合作。像螞蟻這種住在一起並互相合作的行為被稱為「社會行為」。除了螞蟻外,蜜蜂、臺灣獼猴等動物也具有社會行為。

有些動物必須運用分工合作的行為才能生存,螞蟻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:
<工蟻>在野外搜尋及搬運食物也負責挖掘巢室、隧道,並餵食螞蟻寶寶。
<兵蟻>身體碩大,負責抵抗敵人,保護家園
<蟻后>體型特別大,負責產卵及控制巢室。
<雄蟻>負責與蟻后生產下一代
最大的是蟻后,其次是兵蟻,最小的是工蟻。

在螞蟻的社會裡,可分為蟻后、雄蟻、兵蟻、工蟻等不同的種類,牠們的外表形態和工作性質也不同。
1. 蟻后是體型最大的,在交配前具有翅膀。
2. 雄蟻在繁殖期才會和新的蟻后一起出現,和蟻后一樣具有翅膀,但和蟻后交配後,不能回自己的蟻巢,會死在巢外。
3. 工蟻是雌蟻的一種體型最小,無生殖能力,主要的工作是築巢、餵食和照顧幼蟻。
4. 兵蟻也是雌蟻的一種,無生殖的能力,具有粗大的大顎,負責保護自己的蟻巢,也會作戰。

【歸納】蟻后、工蟻、兵蟻會分工合作,共同經營巢室,這種行為被稱為社會行為。

【注意事項】
1. 觀察動物築巢,但是不要傷害動物和巢穴,這是愛護動物的表現。
2. 觀察螞蟻的巢穴時,要注意安全,不要太靠近,因為有些螞蟻會咬人,其分泌的蟻酸會使被咬傷的部位腫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