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國】五年級(下)-第六課 戲迷

2020040913:44

主旨:懂得看戲的人,就會懂得欣賞人生這一場真實的戲。

大意: 作者的爺爺、奶奶都是戲迷,透過爺爺、奶奶對京劇和歌仔戲的認識與喜愛,也引導作者從看戲的經驗裡,了解戲如人生的哲理,成為真正懂得看門道的戲迷。


第六課  戲迷

  我的爺爺和奶奶都是戲迷,各有所好。

  爺爺喜歡看京劇,沒事就在家裡吊嗓子,有時聲如洪鐘,有時尖銳高昂。爺爺看戲時,還會煞有介事的比手畫腳,相當自得其樂。

  爺爺帶我看的第一場戲是火焰山,一開始舞臺很暗,四周彷彿雲霧圍繞。在敲鑼打鼓的音樂聲中,舞臺的燈光亮了起來,兩個身穿紫紅色、頭上有尖角的人物,一連翻了五、六個筋斗出來,好像特技表演一樣。當他們在舞臺中間停下來亮相時,觀眾開始熱烈鼓掌,我也跟著鼓掌。雖然我不確定演員說什麼、唱什麼,但西遊記這個故事我已看過好幾遍,再加上不時穿插的滑稽動作和靈活功夫,我一邊看一邊猜,跟著觀眾喝采,倒也能樂在其中。

    回家後,我問爺爺:「演員的臉上怎麼都塗得五顏六色呀?」爺爺說:「京劇演員臉上的臉譜顏色和造型代表各種不同角色,像包公的臉畫得有如黑鍋底,表示他的『鐵面無私』」。爺爺還語重心長的提醒我,在京劇舞臺上,角色登場的那一瞬間,藉著外在的扮相表現出他的性格和身分,彰顯出「人可貌相」,但是在現實生活中,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要謹記「人不可貌相」。

    奶奶是歌仔戲迷。她告訴我,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戲棚下的日子。每到慶典節日,或是誰家有喜事,都會請戲班子唱戲。奶奶會坐在自己帶去的板凳上,或站在人潮之外的高處,張大雙眼,痴痴的聽著演員吟唱。

    每次看完歌仔戲,奶奶腦海中盡是那些衣著華麗的古裝女子,她們的一舉一動、一招一式都那樣嫵媚生動。回家後,她會翻箱倒櫃找出花花綠綠的被單披在身上,再將一條長圍巾掛在肩上,還會在院子裡摘幾朵紅花戴在頭上。床鋪是最好的舞臺,蚊帳是帷幕,兩邊一拉開,自己就是主角。奶奶如今回味起來,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
    有一次舅公家有喜事,院子中搭起了戲臺。我坐在臺下觀賞,被舞臺上那些仙女般的女子迷住了,喜歡她們嬌豔的扮相,喜歡她們揮動水袖的身影,喜歡她們走路的姿態。奶奶卻一邊看一邊掉淚,讓我感到納悶:看戲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?爺爺看到我一臉困惑,蹲下來對我說:「奶奶感受到劇中人物的情緒,才會不禁淚流滿面。」

    奶奶有感而發的說:「人的一生,也像是上演著一齣戲。一上了臺,就要認真演一齣叫好又叫座的戲。『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。』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,都是汗水和淚水,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和付出。當我感到絕望時,想起某一句臺詞,想起戲中的某一個場景,就有了戰勝困境的信心。」爺爺聽了,擺出武生的架式說:「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人生的悲歡離合、喜怒哀樂都在戲裡呈現,所謂『內行人看門道,外行人看熱鬧。』懂得看戲的人才會受感動。」  在幕起幕落中,我也漸漸成為懂得看門道的戲迷!


 

 

人物

總說 看戲的反應

分說 舉例看戲的經驗

總結 看戲的體會

 

爺爺

愛京劇

 

聲音:吊嗓子

動作:比手畫腳

劇名:火焰山

背景:雲霧繞、鑼鼓響

角色與動作:紫衣尖角人翻筋斗

作者反應:邊猜邊喝采

爺爺分享臉譜用意

舞臺上人貌相

現實中人不可貌相

 

奶奶

愛歌仔戲

小時候:愛去戲棚

看戲反應:帶板凳痴痴看(聽)

回家後:床當舞臺,用被單圍巾模仿裝扮

情境:舅公家辦喜事

作者反應:被仙女般演員迷住

奶奶反應:邊看邊掉淚

奶奶說: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。想起臺詞能有戰勝困境的信心。

 

爺爺說: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懂得看戲的人才會受到感動。


 

語句練習

 

 
痴痴的聽著演員吟唱
結構:(疊字詞)的(動詞)(名詞)(動詞)
靜靜的看著舞者表演
默默的望著夕陽西下
默默的看著夕陽落下
輕輕的彈著吉他唱歌
輕輕的彈著吉他伴奏
 
 

造句

 

 
有時......有時......-並列複句

一......就......-承接複句

煞有介事-真有這麼一回事似的。

自得其樂-能悠然體會其中的樂趣。

敲鑼打鼓-敲打鑼鼓。多用於民間遊樂。

樂在其中-指從所處環境當中得到樂趣。

鐵面無私-形容公正嚴明而不徇私。

語重心長-言辭真誠具影響力而情意深長。

人不可貌相-不能憑外貌判斷人的好壞高低。

一舉一動-每一個舉動。多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而言。

翻箱倒櫃-形容到處尋找。

人生如戲-人的一生如同一齣戲,其中的情節變化常出人意料。

悲歡離合-指人世間一切悲喜聚散的遭遇。

喜怒哀樂-人的各種情緒。

 

京劇經典劇碼

 

 
 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,它包含了文學、表演、美術和燈光等。而京劇在表演的內涵上,就囊括了:唱、念、做、打四種門類,再加上音樂、美術(包括化妝、臉譜、舞臺設計、布景繪製等)、燈光、服裝和道具,更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綜合藝術。京劇從生活出發,將生活中的形態、語言、動作加以提煉、誇張及美化,形成自己特殊的表現手法。這便是京劇最根本的美學特點了。
 
 

四郎探母

 

 
  北宋時期,英勇善戰的楊家將領兵攻打遼國,但是在金沙灘的一場激戰,使得楊家將傷亡殆盡。楊四郎被遼國俘虜後,匿名以求脫身,但是因為氣宇非凡,被招為遼國 鐵鏡公主的駙馬。十五年後,遼國大將蕭天佐擺下天門大陣於九龍山 飛虎峪,宋帝御駕親征,楊四郎的母親佘太君押運糧草至雁門關口。四郎得知消息後,急著想要探望母親,卻因為兩國交戰而不能如願。
  鐵鏡公主見到四郎心事重重,便追問原因。楊四郎為了要取得通關令箭,於是將自己的身世如實告知。公主明白真相後,震驚之餘,十分同情四郎的思親情切。為了要幫助四郎過關探母,於是向她的母親蕭太后騙取令箭,但精明的蕭太后也規定令箭必須於天亮後繳回。
  楊四郎憑著公主所騙取的令箭順利過關,至雁門關與母親、妻子、兄妹相會,互訴離情。轉眼之間天就快亮了,為了不連累鐵鏡公主,楊四郎必須立刻趕回遼國,一家人只得揮淚告別。楊四郎趕回遼國後,已經知情的蕭太后非常震怒,要將他斬首,幸好有公主與二位國舅說情,最後終於得到了寬恕,蕭太后並派三千人馬,讓楊四郎把守北天門。
 
 

白蛇傳

 

 
  修煉千年的白蛇、青蛇離開了峨嵋山,來到如詩如畫的杭州 西湖,二人遊湖遇雨,正好碰到掃墓回來的許仙。許仙為了不讓二位姑娘被雨淋溼,將自己僅有的一把雨傘借給素不相識的姑娘,自己則全身溼透了。許仙的至誠善良感動了白娘子(白蛇),二人因此而結為夫妻。
  得道高僧法海以為許仙被蛇妖迷惑,千方百計勸導許仙離開白蛇。平凡的許仙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妻子是蛇妖,一方面又難以割捨夫妻之情。他聽了法海的話,以雄黃酒讓妻子現出原形,自己也因為驚嚇過度而生了重病。溫柔善良的白娘子不顧自己身懷六甲,歷盡千辛萬苦到崑崙山盜取靈芝仙草,終於救活了許仙。不料許仙又受到法海勸誘,滯留於金山寺內。白娘子和小青(青蛇)苦苦哀求法海放出許仙,法海都不答應。白娘子只好求助於水族,與小青一同施法,水漫金山寺。一場激戰後,白娘子因為動了胎氣,只好敗走斷橋,而許仙也因為見到妻子為自己苦戰的一片真心,於是趁機逃離金山寺。
  斷橋重逢,小青因為許仙辜負白娘子,對他恨之入骨,欲殺之而後快。但是善良的白娘子終究原諒了許仙,三人言歸於好。這是一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的神話故事,演出時總是令臺下觀眾如痴如醉。
 
 

鎖麟囊

 

 
   登州富戶之女薛湘靈自幼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出嫁之日,愛女心切的母親將最珍貴的珠寶放入鎖麟囊中,讓湘靈帶在身邊,並祝福她早生麒麟貴子。
  薛湘靈所乘坐的華麗花轎行至半途,忽然下了一場大雨,眾人抬著轎子到春秋亭避雨。這時,恰好有另一頂破舊的花轎也來春秋亭躲避,轎中所坐的是貧女趙守貞,因為感到世態炎涼,不禁悲傷啼哭。湘靈聽到哭聲,派丫鬟詢問,知道對方家境貧寒,就把鎖麟囊送給趙守貞,並且不准丫鬟說出她的姓名。雨停了之後,二頂花轎各自離去。
  六年後,登州發生大水災,湘靈與家人失散,逃難至萊州,因為孤苦無依,只好在當地富戶盧家當保母。有一天,湘靈陪小少爺在花園遊玩,小少爺不小心把球丟入小樓中。因為盧夫人曾再三交代不可以上小樓,湘靈原本不敢違背夫人的命令,但是卻因為小少爺的不斷哭鬧,不得已只好上樓撿球。
  上樓之後,湘靈竟然見到自己當年送人的鎖麟囊被供在樓上,想起從前的日子,不禁悲從中來,傷心落淚。原來盧夫人就是當年的貧女趙守貞。趙守貞知道薛湘靈就是當日贈囊的人後,對她敬如上賓,並幫助她尋找親人,最後終於一家團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