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國】六年級(上)-第十課 狐假虎威

2020112415:31
 

課文

 


 
 

十、狐假虎威 節錄自戰國策

【題解】

  本文節錄自戰國策戰國策是由西漢 劉向所編輯,內容記載戰國時代各國的政治大事及君臣間的言論、事蹟。戰國策的文字明快,以大量的寓言故事表情達理,如狡兔三窟鷸蚌相爭抱薪救火等,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。

  狐假虎威的由來是:戰國時,昭奚恤楚國有名的大將,威震四方。楚宣王聽說北方各國都害怕昭奚恤,就問大臣們是怎麼一回事。大臣江乙狐假虎威的故事,讓楚宣王明白,北方各國畏懼的不是昭奚恤,而是對楚宣王的強大武力有所忌憚。

【原文】

   虎求百獸而食之,得狐。

  狐曰:「子無敢食我也,天帝使百獸,今子食我,是天帝命也。子以我為不信,吾為子先行,子隨我後,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?」

  虎以為然,故與之行。獸見之走。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,以為畏狐也。

【注釋】

求:尋找、捕捉。

之:代名詞,在此指「百獸」

曰:說。

子:代名詞,第二人稱,同「你」,在此指「老虎」。

無敢:不敢。

也:語尾助詞,無義。

使:命令。

長:動詞,管理、統治。

逆:違背。

命:指示、命令。

以我為不信:認為我的話是不可相信的。

吾:代名詞,第一人稱,同「我」。

之:助詞,無義。

敢不走乎:怎敢不逃走呢?走,逃跑。乎,同「呢」。

以為然:認為是對的。然,對、正確。

遂:就。

之:代名詞,在此指「狐狸」

之:代名詞,在此指「老虎」

皆:都。

畏:害怕。

【語譯】

  老虎獵捕各種野獸作為食物。有一次,老虎抓到一隻狐狸。

  狐狸說:「你才不敢吃我呢!天帝命令我掌管百獸,現在你要是吃了我,就是違背天帝的旨意。你如果認為我的話是不可相信的,我可以走在你的前面,你跟在我後頭,看看野獸們看到我,有誰敢不逃跑的呢?」

  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有道理,所以就跟著狐狸走。野獸們看到老虎,都嚇得落荒而逃。老虎不知道野獸們是因為害怕自己才逃跑,還以為他們是怕狐狸呢!

【賞析】

  狐假虎威戰國策裡的一則寓言故事。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,這類作品常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,傳達作者對人、事、物的觀察和體悟。寓言故事的角色有時是人,有時是動物、植物或自然現象,作者運用借此喻彼、借小喻大的寫作手法,述說一則則充滿哲理的故事。

  這則寓言以擬人、誇張的寫作技巧,借物喻人。在簡短的故事裡,江乙昭奚恤楚宣王比喻為狐狸和老虎,說出各國害怕的是楚宣王強大的武力,而不是昭奚恤。這個故事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,用來諷刺那些藉著有權者的威勢,欺壓他人、作威作福的人。狐假虎威的故事也警惕我們:對於各種事物,要深入的觀察、思考,才不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。
 

 

替換語詞

 

  

一則則充滿哲理的故事

(疊字量詞)充滿(名詞)的(名詞)

一塊塊充滿香味的肥皂

一首首充滿感情的歌曲

一條條充滿色彩的毛巾

一塊塊充滿香味的肥皂

一句句充滿智慧的名言

一張張充滿溫暖的卡片

一張張充滿回憶的照片

一張張充滿熱情的笑臉

一顆顆充滿甜味的糖果

一盤盤充滿愛心的晚餐

一道道充滿愛心的菜餚

一幅幅充滿創意的畫作

一行行充滿關心的文字
 

 

造句

 

  

狐假虎威—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、作威作福。

(相似:驢蒙虎皮、狗仗人勢、仗勢欺人、恃勢凌人)

(相反:獨步天下、獨擅勝場)

狡兔三窟—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。

(相似:移花接木、掩人耳目)

(相反:甕中之鱉、坐以待斃)

 鷸蚌相爭—比喻兩相爭執必會造成兩敗俱傷,而讓第三者獲利的局面。

落荒而逃—倉皇逃走。

(相似:一敗涂地、狼狽不堪)

(相反:大獲全勝、得勝回朝)

作威作福—藉著權勢來欺壓別人。

(相似:耀武揚威、橫行霸道、盛氣凌人、武斷專行)

(相反:仁至義盡、俯首貼耳)

不是……而是……—並列複句


 

1.戰國策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?

《答案》記載戰國時代君臣的言論和事蹟,以大量的寓言故事表情達理。

2.戰國策主要的內容為何?由誰所編輯而成?

《答案》戰國策內容記載戰國時代各國的政治大事及君臣間的言論、事蹟。由西漢 劉向所編輯。

3.「狐假虎威」的故事來自哪個人?說故事的目的是什麼?

《答案》故事來自江乙,他的目的是讓楚宣王知道他國害怕的對象其實是楚宣王

4.狐假虎威一文中,「狐狸」代指下列何人?ˉ《答案》昭奚恤

5.狐假虎威一文中,「老虎」代指下列何人?ˉ《答案》楚宣王

6.狐假虎威這個故事是出自哪一本書?《答案》戰國策

7.楚宣王聽說北方各國都害怕楚國大將昭奚恤,他為什麼不直接問昭奚恤,而是問其他大臣?
《答案》楚宣王可能擔心直接問大將昭奚恤,會惹他不高興,反而產生叛變的行為。

8.誰運用狐假虎威的故事,讓楚宣王明白北方諸侯害怕楚宣王強大的武力?《答案》江乙

9.為什麼江乙不直接向楚宣王點出各國害怕的是楚宣王強大的武力,要透過故事來說明?
《答案》因為直接說出,楚宣王不一定會相信,而且指名道姓也會得罪當事人,因此透過寓言故事中
虛擬的角色,暗示內容,可以使人領悟其中寄託的意思而樂於接受。

10.狐狸為什麼要騙老虎? 《答案》牠怕被老虎吃了,所以急中生智,希望能夠利用機會脫險。

11.老虎透過什麼方式印證狐狸的話?得到什麼結論?
《答案》牠透過實驗方式,印證狐狸的話,看見野獸都逃跑,信以為真。

12.狐假虎威故事中的野獸們,真正害怕的是誰?《答案》老虎。

13.虎不知獸「畏」己而走也。「畏」是什麼意思?《答案》害怕。

14.天帝使我「長」百獸。「長」是什麼意思?《答案》管理、統治。

15.虎「求」百獸而食之。「求」是什麼意思?《答案》尋找、捕捉。

16.狐假虎威一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?

《答案》遇到危險的事要像狐狸一樣處變不驚;面對不確定的事情時,要仔細思考與觀察,探究真相。

17.狐假虎威的故事中,可知當一個領導者要注意許多面向,請以楚宣王為例,舉出兩點來說明。
《答案》領導者要能明辨是非:楚宣王不知各國害怕楚國的什麼力量,他應該自己仔細思量,而不是
光聽一位大臣的話就信以為真。領導者也要對自己的團隊有清楚的認知,楚宣王聽到他國的人都說是害怕昭奚恤,他應該評估昭奚恤的為人,以及國家軍隊的強或弱,並分辨敵人如此說是不是故意讓他不要信任昭奚恤,敵人才能順利打敗楚國

18.讀完文章後,你覺得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故事,在文字的閱讀有什麼不同?

《答案》文言文的文字比較精簡,閱讀時卻比較難懂,還需要搭配注釋才比較了解;白話文的文字較長,但白話文的文字較長,但是閱讀起來容易理解。

20.「語譯」的意思為何? 《答案》翻譯成白話文

 

21.「賞析」部分說明「狐假虎威」的故事,警惕我們對事物要深入觀察、思考,不要被表面的現象蒙蔽。你贊成這個說法嗎?從故事的什麼角度可以得知?請舉一個生活實例補充說明。

《答案》我贊成這個說法,因為老虎只看到野獸都逃離,並沒有真正了解牠們逃離的原因,因此,牠誤以為是狐狸的威力,這就是只被表面的現象蒙蔽了。在生活中,有時候媽媽以為我一直在看電視就責怪我,但是我其實一直都在讀書,只不過剛看一下卡通,媽媽並沒有問清楚就責怪我,我覺得很無辜。

22.狐假虎威一文中,寓言故事的特色是什麼?
《答案》這類作品常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,傳達作者對人、事、物的觀察和體悟。寓言故事的角色有時是人,有時是動物、植物或自然現象,作者運用借此喻彼、借小喻大的寫作手法,述說一則則充滿哲理的故事。

19.寓言有什麼特色?

《答案》寓言帶有勸喻諷刺意味,用譬喻的方法闡述做人處事的道理。寓言故事通常較簡短,簡單的故事中蘊含深奧的道理,大多使用擬人寫作技巧,生動易懂。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,在簡單的故事中蘊含深奧的道理,這類作品通常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。

 

 

虎求百獸而食「之」:指百獸

無敢食我也:(你)指老虎

「吾」為子先行:(我) 指狐狸

觀百獸「之」見我而敢不走乎:助詞,無義

虎以為然,故遂與「之」行:指狐狸

獸見「之」皆走:指老虎

虎不知獸畏「己」而走也:指老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