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】五年級(上)-L6 世界發現臺灣

2019121714:12
6-1 海上來的紅毛人
*11-12世紀(7-800年前)澎湖因距離中國大陸較,所以有漢人居住。
*葡萄牙人是第一個發現臺灣的歐洲人 (只有經過,沒有登入、佔領)
*葡萄牙人稱台灣為「福爾摩沙」(美麗之島)

*早期到臺灣的人
  漢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
時間 17世紀初 1624-1662(38年) 1626-1642(17年)
目的 海盜建立據點
(顏思齊、鄭芝龍)
傳播基督教
向中國大陸及日本發展貿易
傳播天主教
向中國大陸及日本發展貿易
據點 臺灣中南部 臺灣南部
登陸:臺南安平
行政中心: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
台灣北部
登陸:基隆社寮島(和平島)
行政中心:聖多明哥城(淡水紅毛城)
事蹟 *招募漢人(福建)來臺開墾
*中國沒有正式官員來治理臺灣
1.引進黃牛和農作物
2.要求原住民捕鹿繳稅
3.招募漢人種植甘蔗和稻米
4.將蔗糖及鹿皮賣給中國大陸及日本
*建立教堂、學校
*創造羅馬拼音的新港語文
*壓榨漢人→郭懷一事件(1652)
以聖薩爾瓦多城為貿易據點
*建立城堡、教堂:雞籠(基隆)、滬尾(淡水)
 
建築 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
普羅民遮城(赤崁樓)
蕃字洞(基隆和平島)
聖薩爾瓦多城(基隆和平島)
聖多明哥城(淡水紅毛城)
三貂角(新北貢寮)

* 統治據點=行政中心
*1652 郭懷一事件→1653 荷蘭人建立普羅民遮城(赤崁樓)防衛
*1642荷蘭人為獨佔經濟利益,派兵北上趕走西班牙人,將勢力擴張到臺灣北部
*荷西在臺灣統治的目的:獲取經濟利益、傳播宗教
*臺灣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,很快就發展成國際貿易的重要據點


6-2 鄭氏時代的經營
鄭成功驅逐荷蘭人
時間  1662年(明代末年)
原因 為取得反清復明的基地,從福建渡海來臺
過程 福建出發→澎湖→鹿耳門水道登入(臺南安平附近)
結果 驅逐荷蘭人,統治臺灣,稱為鄭氏時代

鄭氏時代的經營
統治者 鄭成功→鄭經→鄭克塽
統治年代  1662~1683年 (22年)
行政機構 承天府(赤崁樓)(荷蘭人-普羅民遮城)
經濟建設 1.招募漢人來臺開墾,發展農業
2.輸出:蔗糖、鹿皮。輸入:軍械、棉布。
3.為取得經濟利益,和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東南亞進行貿易
教育制度 1.興建孔廟、設立學校→傳播漢人文化
3.制定考試制度→選拔人才

土地屯墾
原因 為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
方法 金軍隊分散駐守各地,一邊防禦,一邊開墾荒地
演變地名 臺南市:柳營、林鳳營、新營、下營
高雄市:右昌、後勁、左營、前鎮
 
永華宮 原名鳳山寺,為了紀念陳永華功績而改名
臺南孔廟 台灣第一座孔廟,人稱「全臺首學」
孔廟內設置明倫堂,是學生學習的場所
講述儒學,是臺灣儒學的開端
 
鄭成功 原名鄭森
唐王賞識賜國姓「朱」,並改名「成功」→國姓爺
桂王讚許反清行為封「延平郡王」
鄭經 鄭成功長子
在陳永華輔佐之下,推動各項政策
1674年反抗清廷失敗
陳永華 鄭經的老師,軍事參謀,輔佐大臣
鼓勵士兵開墾荒地,增加糧食
修正晒鹽技術與品質
建議興建孔廟,設置學校,發揚漢人文化
訂製科舉制度,培養人才
畫分行政區域,承天府以北-天興州,以南-萬年州
引進保甲制度,落實戶籍政策
施琅 為鄭芝龍、鄭成功父子的重要將領
因父親及弟弟被鄭成功所殺,投效清廷
1683年率軍攻臺,鄭克塽戰敗投降 (結束鄭氏時代)
1684年清廷接受施琅建議,設官治理台灣 (清朝開始)
 
  荷西時代-荷蘭人 鄭氏時代
商業 輸出蔗糖、鹿皮到中國大陸和日本 輸出蔗糖、鹿皮,向中國大陸、日本及東南亞拓展海外貿易
開墾 引進黃牛
招募漢人來臺開墾,種植甘蔗、稻米
招募漢人來臺開墾
利用軍隊屯墾,開墾荒地
 
教育 為傳播基督教,興建學校,使用羅馬拼音書寫原住民語言--新港語文 設置學校,傳播漢人文化
制定考試制度,選拔人才
興建孔廟,成為臺灣儒學的開端
影響 引進西方文化及基督教信仰
使臺灣發展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據點
將漢人制度和文化帶入臺灣
利用臺灣優越的地理位置,發展對外貿易






鄭經任用陳永華經營臺灣最有成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