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】五年級(下) 2-2 清末的建設

2020033113:27
 

沈葆楨的經營

 

 

 

牡丹社事件

時間:1874年,日本以琉球人在臺灣南端被原住民殺害為藉口,派兵進攻臺灣南部

地點:日本派兵於恆春附近登陸,攻打牡丹社

因應方式:清廷派沈葆楨來臺加強軍事防衛

地方制度

南部增設:恆春縣

北部增設:臺北府

 

國防建設

增加兵力

修建砲台,增強防務

興築來臺後的第一座西式砲台-億載金城

興建恆春城

交通建設

修築東、西部之間的越山道路(八通關古道),加強對原住民的管理

 

其他建設

廢除清初限制來臺的禁令

鼓勵漢人移民來臺開墾,以防止外國侵略的野心

清廷治理臺灣的政策,由消極轉為積極

牡丹社事件是由於哪一個國家,藉故派兵進攻臺灣南端而發生?(日本以琉球漁民被臺灣南端的原住民族殺害為藉口,派兵來臺,事實上,當時的琉球並不是日本領土。)

清廷派哪一位大臣到臺灣,處理牡丹社事件的相關事務?(沈葆楨。)

為什麼清廷在牡丹社事件後,治理臺灣的政策會由消極轉為積極?(牡丹社事件顯露出日本的野心,讓清廷了解臺灣的重要性,治臺政策由消極轉為積極,建設臺灣的腳步也加速邁進。)

在加強防衛力量方面,沈葆楨做了哪些建設?(興建億載金城(二鯤鯓炮臺)、恆春城、增加兵力等。)

在增設行政區方面,沈葆楨做了什麼措施?有什麼功用?(在臺灣南部增設恆春縣、北部增設臺北府;能夠加強對地方的控制。)

在原住民族政策方面,沈葆楨做了什麼措施?有什麼功用?(修築臺灣東、西部的越山道路,讓原先難以到達的後山(現在的東臺灣)得以通行、聯繫;能夠加強對原住民族的管理。)

在移民政策方面,沈葆楨做了什麼措施?有什麼功用?(奏請朝廷廢除清初以來的渡臺禁令;鼓勵漢人來臺開墾;充實人力,以防止外國人入侵。)

你知道恆春城或億載金城的由來?(在日本入侵臺灣後,沈葆楨便奉命來臺辦理防務,修建城牆與炮臺,以增加防衛力量,而恆春城和億載金城就是當時為了增強防衛力量所建。) 
 

 

補充資料

 


 

 

牡丹社事件

 


 

 

沈葆楨

 



 

億載金城

 


 
 

 

八通關古道

 


 
    

 

劉銘傳的建設

 

 

中法戰爭

時間:1884年,法國派兵侵擾澎湖與臺灣北部的滬尾(淡水)雞籠(基隆)等地

因應方式:清廷派劉銘傳來臺負責防衛,阻止法國的攻勢

影響:戰爭結束後,臺灣地位更顯重要

      1885年,臺灣從福建省分出,單獨設省(臺灣省)

          劉銘傳為臺灣第一任巡撫(省的最高首長)

地方制度

臺灣省的行政區:臺北府、臺灣府、臺南府、臺東直隸州

國防建設

重修二沙灣砲台,成為防守雞籠(基隆)港的重要據點

 

交通建設

規劃修築雞籠(基隆)新竹間的鐵路,發展交通

開通劉銘傳隧道(獅球嶺隧道),是臺灣第一座鐵路隧道

鋪設電報線、開辦郵政,加強各地的聯絡

引入臺灣第一個蒸汽火車頭-騰雲號(保存於二二八公園)

 

其他建設

積極清查土地,增加賦稅收入

創辦新式學堂,以培育人才

在臺北設置電燈

清末,清朝與法國爆發戰爭,法軍主要侵擾臺灣哪些區域?(臺灣北部的滬尾(淡水)、雞籠(基隆),以及澎湖等地。)

法軍侵臺時,清廷如何因應這個突發狀況?(派劉銘傳來臺負責防衛,並阻止法軍的攻勢。)

沈葆楨與劉銘傳都有增設或調整行政區域的措施,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麼?(增設行政區域可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,而爭取臺灣單獨設省,更使臺灣的地位提升,政治、軍事上的統治都被加強,建設上也更能得到支持。) 

劉銘傳的建設有什麼創新之處?(積極清查土地,增加賦稅收入;修建鐵路,發展交通;鋪設電報線、開辦郵政,加強各地的聯絡;創辦新式學堂,培育人才等。)

劉銘傳在臺灣有許多現代化的建設,你覺得哪一項建設最重要?為什麼?(我認為劉銘傳興建鐵路,引進蒸汽火車,讓臺灣的交通運輸邁向新紀元,對臺灣的現代化貢獻很大。)
 

 

補充資料

 


 

中法戰爭

 





 

劉銘傳在臺灣的建設

 





 

 

二沙灣砲台

 


 
 

 

基隆獅球嶺隧道

 


 
 

 

二二八公園~騰雲號火車

 


 




 

清末的建設 之歌

 

 
 

 

清代後期之歌

 


 
 
 

 

清代後期之歌 演唱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