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】五年級(下) 5-1 地震

2020051923:13

地震:是臺灣最常見的自然災害

近年來,災害較緩和原因

  1. 建築技術的改良
  2. 人民防災觀念的加強

近年來,災害更加嚴重原因

  1. 土地過度開發利用
  2. 人口眾多
  3. 集中居住

 

規模

指地震能量釋放的多寡

數字愈大代表地震規模愈大。

震度

指地震發生時的搖晃程度。(分7級)

距離震央愈遠,震度愈小。

震央

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

(震動最劇烈,破壞程度最大的地方)

距離震央愈遠,震度愈小。

 

震度

名稱

震動程度的感受

0

無感

地震儀有紀錄,人體無感覺。

1

微震

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。

2

輕震

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,一般人均可感覺到。

3

弱震

房屋震動,碗盤、門窗發出聲音。

4

中震

房屋震動大,底座不穩物品傾倒。

5

強震

牆壁產生裂痕,家具可能翻倒。

6

烈震

人站立困難,部分建築物受損。

7

劇震

人無法依意志行動,山崩地裂,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塌。

 

西元1935年臺灣 新竹、臺中等地發生規模7.1的地震,造成許多房屋倒塌。

【臺灣多地震】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,全球約90%的地震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。

臺灣地處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的接觸帶上。

臺灣每年平均發生約四萬次地震,其中約有一千次是人們感覺得到的(有感)

 

項目

說明

造成重大損失

1. 土地過度開發利用。

2. 人口眾多。

3. 集中居住。

臺灣多地震原因

1. 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。

2. 每年平均發生約四萬次地震,其中約一千次是有感地震。

地震帶來的影響

規模小:物品摔毀、居民恐慌。

規模大:建物倒塌、道路毀壞、土石鬆動、山崩地裂、海嘯等。

 

地震通常在瞬間發生,因此很難預測(沿海地區甚至可能引發海嘯)

當地震的震央發生在海底時,容易引發海嘯,造成沿海地區嚴重傷亡。

時  間

規模

地   點

災    害

1935年(85年)

7.1

新竹、臺中

房屋倒塌

 88年 9/21

7.3

全臺(震央:南投縣集集鎮)

大規模停電、集集火車站毀損

100年 3/11

9.0

日本

大海嘯

105年 2/06

6.6

美濃(高雄)

臺南:維冠金龍大樓倒塌→重建

臺北:東星大樓倒塌

民眾開始對建築物的結構安全開始重視

107年 2/06

6.2

花蓮

統帥大飯店→拆除

 

地震應變注意事項:

不要驚慌,保持冷靜,保護自己的部。
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,遠離掉落的家具和物品。(遠離窗戶,以免玻璃破碎被割傷。)
關閉瓦斯、電源和自來水等開關。
檢查出口是否暢通,往室外疏散、避難時不可搭乘電梯

 

【地震小達人】

地震無法預知,我們在平常就要加強防災和應變能力,以減少地震可能帶來的危害。

地震發生時間不固定也難以預測。

現代科技仍難以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。

震來臨時,要記得保命三步驟:趴下、掩護、穩住並抓住桌腳

◎等到地震稍緩後,再迅速移動到戶外空曠地區避難。

緊急避難包的必需品,應每半年檢查更新一次,並注意物品的有效期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