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】三年級(上)-1-1 家庭的組成

2024091120:53
 

家庭的組成

 

 

家庭的成員

每個人的家庭成員都不大一樣

家庭成員改變的原因

增加:出生、結婚、收養

減少:死亡、離婚

珍惜我們的家庭

我們要學習接納和愛護家人,並珍惜大家相處的時光。

 

家人:是指同住在一個住家之下,有些家人也許到外地工作或念書,仍可以說是我們的家人。(出國念書家庭成員不會產生變化)

親人:爸爸或媽媽的父母兄弟姐妹等,則稱為。

 

小家庭:父母+子女

三代家庭:小家庭+爺爺奶奶(或外公外婆)

單親家庭:父母其中一人獨力撫養子女(父母離婚、未婚生子、父母一方死亡)

隔代教養家庭:父母過世或在外地工作,將子女交由爺爺奶奶(外公外婆)照顧

育幼院:收養、教育孤兒或被棄兒童的福利機構。

        因父母雙亡或某些原因而無法親自照顧,沒有任何親人可以依靠,因而住進育幼院。育幼院裡的小朋友雖然沒有爸媽的陪伴,但只要大家相親相愛,也可以使育幼院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。

收養:因為父母無法親自照顧,而被其他家庭照顧、收養。

寄養:寄養屬於一種社會福利措施,目的在暫時安置兒童和少年,確保孩童能受到妥善的照護。待原生家庭的狀況改善,經過評估後能正常撫養孩子時,再讓孩子們重返原生家庭。

家庭成員的多寡,和感情好不好無關,家庭成員的感情要靠每個人努力維繫。

對於不同型態的家庭,我們都應該抱持什麼態度?

答:了解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成員,並接納他

當家庭組成發生變化時,我們應該如何面對?

答:當有新成員 加入,我們應接納並愛護他。當有家庭成員離開時,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想念他或表達關心。

當同學的家人離開時,我們可以如何關懷他們?

答:找時間陪 伴他、幫他過生日、邀請他到家裡做功課等,讓他感到溫暖。
 
 

命名方式

 
 

 

姓名的功用

讓別人知道如何稱呼我們。

姓名的

來源與意義

1.姓:根據父親或母親的姓。

2.名字:由父母或長輩決定,具有家人的期待與祝福等意義。

原住民族

的命名

1.原住民族不一定都有

2.有些原住民族會採用大自然的事物來命名,有些會在孩子的名字後面,加上父親或母親的名字,表示彼此的關係。

尊重大家

的姓名

每個名字都有它代表的意義,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姓名,也要尊重別人的姓名。

 

傳統的漢人社會,孩子的姓氏大多跟從父親的姓氏。但是,如果男生被女生招贅,則雙方會以約定的方式,讓孩子分別從母姓或跟從父姓。

民國96年《民法》親屬編修正,經父母雙方書面約定後,孩子可從父姓或母姓。

 

有些父母會按照祖先傳下來的字輩來幫孩子命名,所謂的字輩就是代表家族輩分次序的文字。

民國104年姓名條例修正公布後,申請改名次數由2次改為以3次為限,但未成年第2次改名,應於成年後申請。

 

改名的規定:

☆當國民被認領、被收養或終止收養、因結婚冠以配偶姓氏時得申請改;    

☆當國民原來名字的意思不文雅或與他人姓名完全相同時,得申請改

☆所謂的更改姓名,是指當民眾出家或還俗,或因執行公務的需要而進行姓名的更改等。

☆凡具有被通緝的身分或犯罪事由在身者,則不得申請改姓、改名或更改姓名。

 

 

有些原住民族會依據自然現象、農事時節或動植物等來命名, 如:雷聲、稻穗、樹。

 

原住民族姓名規則:

拼音並列登記:原住民不論登記是傳統姓名或漢人姓名,均可以用傳統姓名的羅馬拼音並列 登記。這是對一個本名限制的例外規定。

姓名變更:若先用漢人姓名登記的原住民,可以申請變更回傳統姓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恢復傳統姓名的,也可申請回復原漢人姓名。但均以一次為限。

 

哪些物品上可以看到姓名?
答:課本、健保卡、借書證、存摺等。

姓名代表我,除了自己的物品可以貼上姓名貼之外,還有什麼時候我們會需要用到姓名?
答:自我介紹、到醫院看病掛號、集合點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