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-2 人類與環境】
《空氣汙染》
說明 |
人類需要空氣才能生存。 當人類活動在有毒物質懸浮的空氣中,則有毒物質會隨呼吸進入體內而影響健康。 |
來源 |
工廠廢氣、運輸工具排放的廢氣…… |
影響 |
空氣汙染會刺激眼睛、呼吸道,造成不適,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; 有些汙染物質會破壞臭氧層,使更多的紫外線到達地表,增加罹癌機率。 (危害身體健康,破壞生活環境,形成酸雨。) |
防制 |
減少汽機車的使用、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、禁止隨意燃燒垃圾……。 |
※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※
空氣品質指標 AQI |
◎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(O3)、細懸浮微粒(PM2.5)、懸浮微粒(PM10)、一氧化碳(CO)、二氧化硫(SO2)及二氧化氮(NO2)濃度等數值,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,分別換算出不同汙染物之副指標值。 ◎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(AQI)。 |
細懸浮微粒 PM2.5 |
◎是指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.5 微米的顆粒物,比人類頭髮直徑的1/28 還要小, 會隨著人體呼吸進入呼吸系統,並直接進入血管,隨著血液循環全身,危害身體健康。 ◎臺灣的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車輛的廢氣、工業汙染和沙塵暴。 |
保護措施 |
減少戶外活動,呼吸道敏感的族群,戴上口罩以杜絕空氣汙染……。 |
※環境保護署在空氣品質監測網上提供即時的空氣品質資料
※空氣品質指標(AQI)的數據只要超過100,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最好出門要戴口罩。
※當空氣品質指標偏高時,外出時應該要配戴口罩保護自己。
※AQI愈低表示空氣裡的懸浮物的濃度愈低,空氣品質愈良好。(AQI愈大表示空氣品質愈差。)
《水汙染》
說明 |
◎水是生物維持生命必要的物質之一 ◎當人們將汙染物排入水中,使水質產生變化,影響水的正常用途,危害人體健康與水中生物的生存。 |
來源 |
工廠廢水、家庭汙水、畜牧汙水、廢油汙染、垃圾的汙染、發電廠的溫排水……。 |
影響 |
◎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 ◎危害人體健康 ◎造成植物生病或枯萎 |
防制 |
◎藉由汙水處理廠淨化水質(各種汙水要先經過處理後才能排放。) ◎利用天然溼地淨化水質(不要將廢棄物丟到溪流中。) ◎使用環保清潔劑,減少水質惡化,降低磷汙染。 ◎不在水源保護區野炊、戲水。 |
《山坡地的濫墾、濫建》
原因 |
◎臺灣人口密集,平地面積不到全臺灣面積的30%, 因此山坡地常被開墾成農場、果園、高爾夫球場或住宅區等。 |
影響 |
◎森林被大量砍伐後,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,許多本來棲息在山林的生物就這樣消失了。 ◎山坡地也失去水土保持的作用,因此每逢大雨就發生土石流。 |
防制 |
◎將原先裸露的山坡地整理後再種上草皮,做好水土保持。 ◎改栽種深根樹木取代淺根的果樹或檳榔樹。 |
※森林具有涵養水源,穩固土石的功能,過度開墾山地會導致土石崩落。
《全球暖化》
原因 |
◎工業發展、科技進步,各種機械、運輸工具的運轉、燃燒等人為因素,造成許多空氣汙染,導致酸雨、臭氧層破壞,也排放過多的熱與二氧化碳,加強溫室效應,造成全球暖化。 |
影響 |
◎使氣溫升高、極地冰原融化、海平面上升, 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,並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。 ◎會造成全球氣候變遷,導致不正常暴雨、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,對於生態體系、水土資源、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 |
防制 |
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◎節約用電與用水 ◎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減少汽機車排放廢氣 |
※極端氣候導致瞬間強降雨, 容易造成淹水。
※極端氣候導致某地區長期沒下雨, 容易造成乾旱。
※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推動節能減碳的運動,「減碳」主要是減少「二氧化碳」的排放量。
※種植植物可以改善空氣品質與減緩地球暖化。(植物可以吸附二氧化碳)
※種植的花草行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,減少溫室氣體。
※種植樹木能散熱並能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地表,減緩暖化。
※吹冷氣,所產生的廢熱排到空氣中,會導致全球暖化更加嚴重。
【歸納】加速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人類的活動及化石燃料的使用(燃燒後將會產生二氧化碳)。
全球暖化會帶來氣候異常、颱風變多了、海平面升高,造成有些地方被海水淹沒、植物花期亂了。